![]() |
Change Your View |
一向在單反的使用中都不怎麼愛用28mm鏡.
直至在RF 旁軸相機上遇上了此voightlander 28mm F3.5. 可能最能吸引我的特色就是不變形. 在單反的鏡頭設計裡, 28mm這總wide angle總是存在變形的, 很貴的鏡頭才會好點, 可是貴價的28mm又會好很大支, 用來街拍會嚇親街坊, 按街拍秘笈第一條, 拍得好就要拍得近, 鏡頭小巧來得十分重要. 這支鏡頭就十分合我心水了.
福仔上一級有支28mm F1.9, 聽說成像和各方面都更好, 可是體積相對大. (但對比單反鏡已經十分少巧), 跟我這支F3.5, 我請願光圈小成像差一點, 換回小巧輕型, 方便我近距離拍攝人文題材.
此支鏡頭又是我第一次體會福仔偏冷藍調的感覺. 色彩有點偏, 但充滿特色, 拍黑白反差又很好.
我的是2手買入. 黑鏡. 這類機械鏡, 沒電子, 沒摩打, 買2手沒什麼所謂.
拍負片已經很正. 光位唔爆, 暗位有細節. 除了鏡頭, 此就是菲林的威力. 就算數碼發展至今去未做到菲林的真正效果.
負片光暗位做到好, 拍黑白也不會太離譜. 這兩張在澳門拍的. 明白到極低變形了吧...
收小光圈便可拍出銳利又細緻的風光/街境. 如果用單反拍, 一看viewfinder, 看到兩邊的建築物都歪歪斜斜, 已經不想拍了.
這張是Slide來的. 而且不是普通正片, 是燈光片. 通常拍出來都是藍, 因為其設計是平衡燈光, 故用在日常生活會十分藍, 用福仔拍會藍上加藍.
十幾年前, 大陸有一只名叫 Lucky 的黑白菲林, 出曬名差. 可能化學方程式未做好, 拍出來的影像十分朦朧, 深受喜愛Lomo風格人士的賞識. 證明好壞的工具都是看你怎麼用. 這張在海洋公園拍的. 夠夢幻吧.
這張是用正片拍的. 感覺正片拍的不單色彩豐富, 也特別 Sharp, 邊位到邊位, 每隻字都十分清晰, 可能都是化學反應的問題, 跟Lucky剛好一個強烈對比.
皇后碼頭怎會被重建呢? 太sharp太清醒往往不怎麼漂亮. 朦朧一點, 心存Lucky, 人生可能易過一點.
皇后碼頭怎會被重建呢? 太sharp太清醒往往不怎麼漂亮. 朦朧一點, 心存Lucky, 人生可能易過一點.
這張是Kodak負片拍的. 現場燈光偏黃, 福仔拍偏藍, 結果黃加藍變綠.
28mm 拍風光和建築真的一流. "讓子彈飛" 也是來這裡拍的.
這張盡顯功架. 零變形, 高銳利, 色彩豐富, 少少偏藍. 街拍神器. 我帶過此28mm去過多次旅行, 漸漸取代35mm在我心中街拍的地位.
不算很明顯, 或不算很成功的三角構圖. 右邊人群, 左邊單身男, 中間啡色頭布女士. 街拍就是這樣, 一瞬即逝, 等不到完美的, 拍了再算. 太完美反而像擺拍.
天空藍得很自然又漂亮. 不是福仔誇張了, 而是那裡的天空直的很藍. 萬里無雲. 全因大概在赤道附近吧.
拍的時侯總會想再Wide一點. 其實已經很Wide. 再Wide 就會易變形. 我最極限只可接受25mm. 太Wide很容易拍到過多的事物, 其實是十分難用得好的, 不像街拍這般自由. 福仔支15mm另作別類, 把它用來拍Lomo, 是街拍以外另一種玩法.
暗位太漂亮了. 這張光暗對比強烈. 如果用數碼拍此張, 肯定沒這效果.
街拍講求快. 不是光圈有多快, 是整體要夠快. 收小光圈, Wide 鏡用印在鏡頭的距離尺估距對焦, 有時候心中存Viewfinder, 所謂的Off finder, 完全不望Viewfinder去拍. 不望, 不對焦, 收光圈看天氣估測光 (我用的是Bessa R2 沒A mode), 你說夠不夠快?
不夠. 因為這都只會令你在那瞬間後面近一點點. 要真的快, 要走在前面, 在那瞬間未發生前已可預料發生並準備一切.
右邊駱駝的頭被切去, 中間駱駝的影子也沒拍完整....
管他那麼多 !? 一看到它的這個神態便要馬上拍. 構圖往往都是靠直覺, 或是靠沈澱回來的經驗. 沒得想沒法去想.
管他那麼多 !? 一看到它的這個神態便要馬上拍. 構圖往往都是靠直覺, 或是靠沈澱回來的經驗. 沒得想沒法去想.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藍調下的夕陽, 2個老人家看著4000年前的古蹟, 更覺淒美.
他只是一個路人. 但對來至地球另一邊的我, 這畫面充滿了故事.
硬要說一個缺點的話, 是有一點點暗角, 但不明顯, 反而更有Feel. 不過用在Sony A7m3上, 暗角問題會被放大了一點點, 但我不覺得是問題.
雖然附送了一個遮光罩,但作用不算太大。
下次讓我分享一些由Sony A7m3接此鏡拍的照片吧.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