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olta MD MD 35-70mm F3.5 菲林表現
從來都不怎樣喜歡zoom鏡, 如果zoom鏡要質數好變形低, 肯定會好很大支而且十分昂貴. 但是用在旅行時拍攝所見所聞又真是十分方便, 作為一個遊客, 身上掛著一部大相機是理所當然的, 無人會說你什麼.
據說由於當年Minolta 跟Leica 合作和代工關係, 從中偷師不少, 這支35-70mm F3.5 就是與Leica的一模一樣的設計, 故普遍認為這支鏡會有陣陣的奶味.
除了恆定光圈和35-70的變焦外, 在70mm下還在1:4的微距功能. 令平凡的變焦鏡變得實用. 當年我去西藏旅行, 知道空氣稀薄, 必須減少裝備, 我只是帶上XD 和這支鏡去拍, 沒帶其他鏡了. 畫質可能不夠定焦的好, 但拍攝時的負擔也很重要, 免得換鏡的麻煩, 有些場景得自已權衡一下.
帶微距的設計十分實用, 而且效果也不差, 未算十分細緻, 但可勉強接受, 而且散景不太差. 2手HK$500買回來, 你想怎樣?
色彩是沒投訴的. 富士菲林拍綠色特別好.
以下的圖片用了正片在西藏拍的, 好像都有點過曝.
忘了這張用那個焦段拍. 如果可再拍一次, 會用35拍透視, 還是用70拍擠壓呢?
35mm拍的街景. 是有點變形問題. 一般這樣的變焦鏡的問題, 通常最好的焦距在正中, 即大概52mm左右.
海拔3000米以上, 串步難行, 每一次呼吸都是珍貴的. 在走斜路時恨不得掉了肩上的相機.
當地人的日常生活. 可以真正的互相尊重, 才可以嘗試不分你我.
這張有點國家地理雜誌的感覺吧.
變焦可代替腳步. 原理上是方便了街拍, 可是少了一點樂趣. 可是在這呼吸困難的地方, 變焦來得十分實用.
收光圈無限遠的表現. 銳利度是不錯的. 記得那天晚上還下雪.
西藏也看到這三頭羊. 本來以為廣州才有.
冰一樣的河. 又冷, 又高, 呼吸又困難, 萬一在當地生病真是可大可小的. 最好不要一個人去.
在走上布特拉宮的樓梯途中休息時拍的. 走了一半便心跳, 呼吸困難, 必須停下來好好呼吸了. 第2天後尾枕很痛, 當地人說我得了高原反應, 說我昨天應該走得太多, 給我喝了2天酥油茶就好了.
下篇分享一下, 用在A7m3的表現.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