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ica Summitar 50mm F2.0 彩色菲林表現 Voigtlander Bessa R2
十多年前, 以一千多港弊在Ebay上投得此縮頭5cmF2.0 Leica 螺絲L39卡口鏡頭. 我記得當時一支全新的Leica M mount Elmar 5cm F3.5 縮頭大概是HK$6,000, Cosina福仔全新5cm F1.5大概是HK$2800.
如果要跟現代鏡去比, 這大概1950年出廠的鏡頭在多方面都是沒得比的. 但, ......始終是Leica. 獨特的立體感, 奶味的色彩, 尤其黑白中灰階過渡的表現, 可說是別無分店, 只始一家. 只要你喜歡這種格調, 買賣舊鏡, 尤其是Leica舊鏡, 會讓人陷入一個萬劫不復的深淵.
不要以為玩2手舊鏡會比買新境化算. 喜歡現代鏡的朋友可能會用萬二元買一支GM35F1.4之後心滿意足, 但通常玩舊Leica鏡的朋友一般都有兩三支35mm, 什麼7妹8妹APO, 最終愛上發掘鏡頭設計與成像表現的關係, 能從中抽身的沒有幾人.
這支鏡大概70歲了. 應該是單層鍍膜的. 不要以為只是拍黑白優越, 拍彩色也可以, 有一種很 "肉" 的感覺. 旋轉的散景更是重大特色之一. 一看就有一種十分懷舊的感覺, 此是新境沒法表現的.
中焦的話, 該sharp的全都sharp, 背境虛化自然. 如背境是樹葉之類的東西, 要先吃止暈丸.
坦白說50mm的標準鏡在收一下光圈的情況下其實很難表現差強人意的.
所以在玩的是一種懷舊的感覺, 或是一份用奶的虛榮.
一旦有樹影就會出現旋渦. 旋得非常特別, 光影又好看.
色彩滿有懷舊的風味. 還以為是80年代初呢.
此鏡絕對不是追求現代鏡的那種數毛級別的銳利度. 是走立體感和柔和的結合. 用來拍人真是一流.
這張表現的立體感很出色吧.
Leica給我的印象就是有一種像印水紙一般的背景, 黑白菲林會更容易表現此效果.
收光圈拍無限遠變得沒什麼睇頭. 色彩我覺得有點像olympus早期的手動鏡. 應該是OM抄她的吧.
中上環很容易拍出外國情懷.
旋味依舊, 光影漂亮.
室內大光圈無限遠, 細節還可以吧.
用在Voightlander Bessa 系列可以完全縮進出. 雖然使用起來有點麻煩, 但真的十分方便收藏.
真的十分好看. 它本身就是一件藝術品.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