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 Rokkor-PG 58mm F1.2
Minolta 手動鏡頭裡有分MC 和MD, 但他們都是一樣的mount, 普遍認為分別只在於出廠的年代, MC是早期設計, MD是較現代一點. 喜歡玩Minolta手動鏡的朋友都會偏向喜愛MC版, 越舊越有味道吧. MC 有3支神鏡, 在2手市場一直高居不下, 維持著很高的人氣, 分別是: MC35mmF1.8; MC58mmF1.2; 和MC85mmF1.7. 好不好? 未知, 但必然的是貴和重.
我有當中一支58mm F1.2, 未有緣份碰到另外兩支. 當年差不多HK$1600在2手市場購入. 因為重量的問題, 十分少用, 但竟然帶過它去了一次西班牙旅行.
陽光普照下, 光圈收至F8, 多壞的標準50mm鏡都可有一樣的表現. 玩這支鏡就是要玩它的特點. F1.2 是超級大光圈, 加上比標準鏡多了8mm, 境深是極度短的, 所以很難中焦, 就算中也不容易清晰拍出主體. 比方說, 中焦了眼睛, 嘴角已經失焦了. 而且不單純是F1.2是這樣, 直至F4都是這樣極短境深的狀態. 要用好它得要花點時間適應.
攝於西班牙. 沒有特色或漂亮的背景, 單是用合適虛化帶出的矇矓效果, 成功拍出當刻的意境.
極度低光環境, F1.2不是想像般有用, 除非你想要那份矇矓的感覺.
白天環境下, F5.6就出現中焦稅利, 焦外柔美的表現. 不過整體都是給人一種柔和的感覺.
當它是人像鏡一點不為過. 拍一些連人帶境的到此一遊照表現超卓. 但, 重!
收一收光圈, 清晰但無味.
這張就拍得滿意了. 可能要花心思和眼力把焦把好合適的地方, 還要選用合適的光圈, 才可玩出此鏡的味道.
大光圈近攝, 誇張的虛化效果可比擬微距鏡.
只要坐得夠迎, 58mm 也可拍到一些舞台效果.
小光圈無限遠不銳利的標準鏡可掉.
及肩照不是85mm的專利. 不過我沒什麼拍人的研究和經驗. 拍人絕對是一門學問.
充當微距也不錯. 如可再近一些就好了.
我買了一個Minolta手動mount轉M mount的接環, 接上接神力環, 用在Sony A7m3, 便可大幅縮短最近對焦距離了.
黑白加上矇矓是絕配.
很喜歡這張. 曾經一段日子很喜歡這樣自拍.
58mmF1.2 雖好但體積重量真的讓我不想帶出去, 我情願退一步用MD的45mmF2 和50mmF1.4算了.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