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olta MD 28mm F2.8
一直喜愛Minolta. 手動的MC/MD和AF年代都十分喜愛. 在日本稱霸全球工業的年代, Leica曾經跟Minolta合作生產相機和鏡頭, 據說在這段合作期間, Minolta "吸取"了不少Leica的技術, 讓Minolta鏡有Leica的味道.
只可惜Minolta不善於攪市場, 只在攪技術, 他們在過去菲林和數碼年代都是帶領潮流的, 防手震正是由Minolta發明的, 不善市場最終慘淡收場, 曾經賣給Konica, 及後又被賣給Sony, Sony買到手後, 名都不留下, 直接只用 "Sony", 最慷慨的可能只是保留用 "G" 鏡來標識貴價鏡, 可是又在G頭上多攪一個G Master, 真不給面子.
MD/MC手動鏡的法蘭距較淺, 除她自身的手動機, 沒法用於任何一款單反上, 連出名法蘭較淺的Canon EOS系統都用不到. 年代較近一點, 曾經試過插在Olympus 4/3系統的單反上, 是可用但要 X2, 一邊影一邊懲罰自已. 後來Sony推出Nex, 可是要X1.5, 都是提不起興趣去拍, 直至Sony推出了A7, 我才真正把老舊的鏡拿出來拍. 用Full Frame無反一定要玩M mount和MD/MC鏡.
單反用的28mm對比旁軸RF的28mm多半是變形較厲害的, 但是肯定有更短的對焦距離. 現在有神力環的1出現, 我怕日後會較少用這支MD28mm了.
用在A7 Full Frame, 28mmX1 始終是28 才讓人有興趣去用它. 28 Wide恰到好處, 不會太Wide, 簡單易用, 街拍一流.
收光圈無限遠的風光照不算太銳利.
變形不算太差, 比起一眾變焦鏡頭好很多, 但整體感覺不如 RF 鏡.
對比下, 唯一好處是可近距離爆散境.
單反鏡來說, 此鏡算輕型. 可每天帶在身邊, 方便隨時拍攝.
很可愛的效果, 很可愛的Minolta+Sony的色彩. 很可愛的老婆.
打直拍攝可把人拍得修長, 更有瘦身瘦面的效果. 你看Ironman有多瘦.
攝於香港某日本超級市場. 這年沒法去旅行, 去那裡拍照找一下異國風情吧.
所謂的邊角崩塌, 此鏡的表現好像比Voightlander 28mm F3.5好一點點.
誰會放大去看邊角位的樹葉跟中央部份的樹葉成像差多遠呢. 真正拍照的人不會管的.
暗位細節不夠, 真的讓我有點失望. 但我好像只是2手$500左右買回來, 三十幾年前的設計, 你還想怎樣.
又來街拍的三角構圖. 顏色單調的話, 偶爾轉一下黑白, 可能有不錯效果.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