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olta MD 135mm F2.8 菲林表現
一向都集中去用28mm, 35mm 和50mm 這個範圍的鏡頭去拍照, 對長焦距的鏡頭真的沒什麼經驗. 最初我最無知的想法是廣角拍風景, 遠焦拍人像. 直到有一次去尼泊爾行山, 才發現在長焦距在空曠的地方是多麼的實用, 而且去拍風光照會有一種被登在雜誌的感覺.
這支Minolta MD 135mm 是F2.8來的. 現代鏡如Zeiss 為Sony 出的135mmF2.8售價超過港幣一萬元的. 我在二手市場才用HK$600-700買到這支Minolta MD 135F2.8, 當然沒想過要去跟現代過萬的鏡去比較, 用來感受一下長焦距定焦鏡也算是化算的.
下個目標是買一個給A7m3用的自動對焦M mount 轉接環, 再配一個MD轉M 環, 應該可把此135mm變為自動鏡, 起碼可配合我已有的神力環變成微距鏡. 希望可用來給老婆和女兒多拍人像呢, 現在年紀開始大, 眼睛有點退化, 自動對焦會比較有信心.
雖然最近對焦距不近, 但也有不錯的放大率.
不過長焦距對手震特別敏感. 如你手震一度, 135mm焦距外境物的震幅肯定比28mm焦距外境物的震幅大很多. 簡單的三角幾何.
長焦距對收光圈也有要求, 除了要防手震外, 要避免景深過淺的問題, 如果唔係, 拍到個化字.
135mm有很強烈的空間壓縮感.
在石屎森林裡, 35mm會比較合適日常生活的拍照. 但一去到郊外, 尤其是十分廣闊的地方, 廣角鏡便會好像找不到主題一樣. 我才明白到長焦拍風境的說法原來是有道理的.
4500米高的山上拍下來, 雲彩都在我腳下. 後面不同顏色的山影真漂亮.
玉龍雪山. 可悲的是雪山不再是雪山. 聽說全球暖化問題, 山上的雪越來越少了. 這山是人類倒數的警鐘.
其實又冷, 呼吸又困難, 每一步都比平日慢了十倍, 很難用心去拍照的.
我是坐車去到一個2000米左右的纜車站, 再坐纜車上去的. 一下纜車便是4500米, 馬上立刻即時感覺到自已去了另一個星球一樣. 雖然已經有一些去高地的經驗, 但要一下子適應2500米的差距是玩命的. 身體強健, 平日是運動健將的越是適應不了的.
這張風光照最漂亮, 最有滿足感.
居然有房子, 有人住在雪山上的嗎?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