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llei AFM 35 已經購入了廿幾年. 一直都是我經常使用的器材, 曾經有一段很長的時間, 我每天都會帶它在身邊, 也帶他陪我出了很多次旅行, 記錄了一些未婚的青蔥歲月.
記得當年是在Contax T3 和 這個Rollei AFM 35 兩者做選擇. 當年我對鏡頭的設計完全沒有認識, 只是考慮Carl Zeiss 還是Rollei, 兩者應該是齊名吧. 基於當時AFM 是新出, 而T3已經有很多人在用, 出於獨立獨行的性格, 我去購入了這台 AFM 35了.
很多相機朋友都說我正路是應該買T3的, 但我說不是呀, AFM拍的照片真的好得沒得說. 而且它陪伴了我廿幾年, 一向都十分穩定和耐用. 我購入的這一台應該是早期在德國製造的. 後來的才由Fujifilm在日本代工.
T3 的鏡頭是Sonnar 35mm F2.8, 鍍膜是T* ; AFM 35 是Apogon 38mm F2.6, 鍍膜是HFT.
到現在都不是很懂設計上的分別. 但按我使用的感受, 我會說T3的Sonnar 是現代鏡的標準設計, 所有表現都不錯, 所以除了照片好看外, 沒什麼特色, 沒什麼個性. AFM35 的Apogon 是1個像Tessar的設計, 4片3組, 規格跟Rollei早年 35T 小旁軸的Tessar 40mm F3.5十分相似, 所以個性十足, 十央部份極端銳利, 四邊四角銳利下降, 鏡味十足. 另一令我驚訝的是HFT 對顏色的表現, 在當時要享受新Rollei 鏡的HFT表現, 除了買這台AFM35外, 只可往中幅去考慮, 即是不用考慮.
這部相機培育了我對拍照的興趣. 在現在數碼無反的年代, 我也在追尋這相機拍出來的感覺, 近年入手的Voigtlander Heliar 40mm F2.8, 它的表現彷彿有9成相似呢.
以下是我這些年來拍的一些負片. 選用不同牌子, 不同型號的菲林, 每次拍出來都會給我驚喜. 數碼年代是體會不到這種喜悅的了.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