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olta MC Rokkor 55mm F1.7 Sony A7 III
已經有一大堆標準鏡, 為何還要購入這支呢?
我最貴的一支標準鏡是SONY 原裝卡口 Zeiss Sonnar 55mm F1.8, 是買SONY A7 III 時一起一手購入, 好像要5千左右港紙. 是我最貴的鏡頭. 在Minolta 手動鏡裡, 我也用過很多支標準鏡, 最喜歡有2支, 分別是MC 58mm F1.2 及 MC Macro 50mm F3.5, 這支是我第3支喜歡的. 下一支的目標是58mm F1.4.
聽說這鏡在Fujifilm GFX中片幅的相機上有十分好的表現, 成像可完全覆蓋44x33, 而且光圈全開下, 銳利度都可滿足5000萬像素. 其實GFX 不是中幅, 極其量只是中片的殘幅, 只要可cover 44x33, 滿足5000萬像素不是什麼驚喜, 重點是全開銳利. 驚喜是蔗渣的價錢, 我在EBAY 2 手購入這支, Minolta AF24mm F2.8 & Minolta AF 28mm F2.8 連運費, 3支鏡合共才HK$1150左右...
經一輛拍攝, 果真是全開銳利, 而且各方面都十分好. Minolta 手動鏡裡其他的標準鏡如50mm F1.4 真的沒法相比. 希望早日入手GFX , 一嘗中片殘幅的感受.

55mm F1.7全開近拍, 景深真的很淺. 散景比MD 50mm F1.4好很多.
顏色自然好看.
用它的過程好啟我對全開拍攝的信心. 大不了只會不夠銳而已. 但全開是鏡味最濃之時.
我差點以為是由我最貴那支Sonnar 55mm F1.8拍的. 原來是我最平那支拍的. 相差十幾倍價錢.
六角形光圈.
安靜. 零售靜可以直接死得.
習慣了50mm 街拍後, 愛上了這種中距離拍法.
太淺景深的鏡頭要看那失焦下是否順眼. 優勝劣敗就在此.
有點旋, 有點二線性. 平衡下最好的產物.
3百幾蚊的鏡頭可拍出這張很不錯了.
轉了黑白, 更隱藏了它的一些不足
標頭無弱旅. 白天怎拍都不會差的.
全開就有那種感覺了.
灰階可再多一點就完美了.
希望盡快完成手上鏡頭的分享, 今年看看有沒有機會沖上GFX...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