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ica Summaron 35mm F3.5 彩色菲林表現 voigtlander bessa R2 我這支Leica Summaron 35mm F3.5 是L39螺絲卡口, 應該是1950年左右出廠的鏡頭, 數數手指都已經是70年前的作品. 是從Elmar類Tessar的設計進化過來的. 只有單層鍍膜. 用現代鏡頭的審美角度去看, 這支依然是十分優越. 配上Voigtlander Bessa R2, 整體小巧輕便, 方便每天携帶, 而且照片十分真實. 是我玩照相路上重要的組合, 也使我開始研究Henri Cartier Bresson的攝影方法. 應該是在十多年前在EBAY上投回來的, 大概是HK$1000吧. 絕對超值. 現在應該要2-3000吧. 當時只可用在Leica機上, 頂多平民一點用在Voigtlander的旁軸上, 可能用的人始終不多, 好貨也沒得長價; 可是近年無平興起, 什麼鏡都被炒起, 當年玩過$200左右的Juiper俄仔鏡都炒到過千, 十分慶幸早買早享受. 因為看了Henri Cartier Besson的書, Paris 和European, 全都是用黑白拍攝的, 一直有錯覺是當年的Leica鏡頭都只是設計給拍黑白用, 故拍彩色應該是不行的. 真相是當年真的只有黑白菲林, 鏡頭設計和鍍膜也只是針對拍攝黑白來調教, 但用它拍出來的彩色不是一般的漂亮, 是又真實又艷麗的色彩, 果真是不溫不火, 不冷不暖. 讓我最愛用這鏡的原因是它的變形控制. 用此Bessa R2+此35mmF3.5前都是在用單反, 習慣了單反的廣角鏡的變形了, 一旦用了此組合後, 才知道什麼是 "直". 從此都不想用單反拍廣角了. 我也愛上了此組合, 帶它走過大江南北, 歐洲, 埃及, 東南亞, 希望將來走遍全球. Sharp, 不變形, 色彩真實自然. 不是現代鏡那種十分悅目, 吸引眼球的表現. 反之是一種平淡, 耐看, 善於描繪氣氛的表現. 好像圖畫一樣, 或如我在先前的文章說的那種像印水紙的背境, 這真是十分有趣, 協助表現主體同時又漂亮又寫意. 收光圈無限遠. 這種銳利度是70年前的科技嗎? 是照片, 還是圖畫? 菲林的寬容度佔了很大功勞. ...
分享相頭, 照機, 照片和生活照的地方. 勝在有無反給我上盡所有鏡頭. (籌備沖上GFX中)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