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Rollei AFM 35 Apogon 38mm F2.6 負片 negative film

 Rollei AFM 35 已經購入了廿幾年. 一直都是我經常使用的器材, 曾經有一段很長的時間, 我每天都會帶它在身邊, 也帶他陪我出了很多次旅行, 記錄了一些未婚的青蔥歲月.  記得當年是在Contax T3 和 這個Rollei AFM 35 兩者做選擇. 當年我對鏡頭的設計完全沒有認識, 只是考慮Carl Zeiss 還是Rollei, 兩者應該是齊名吧. 基於當時AFM 是新出, 而T3已經有很多人在用, 出於獨立獨行的性格, 我去購入了這台 AFM 35了.  很多相機朋友都說我正路是應該買T3的, 但我說不是呀, AFM拍的照片真的好得沒得說. 而且它陪伴了我廿幾年, 一向都十分穩定和耐用. 我購入的這一台應該是早期在德國製造的. 後來的才由Fujifilm在日本代工.  T3 的鏡頭是Sonnar 35mm F2.8, 鍍膜是T* ; AFM 35 是Apogon 38mm F2.6, 鍍膜是HFT.  到現在都不是很懂設計上的分別. 但按我使用的感受, 我會說T3的Sonnar 是現代鏡的標準設計, 所有表現都不錯, 所以除了照片好看外, 沒什麼特色, 沒什麼個性. AFM35 的Apogon 是1個像Tessar的設計, 4片3組, 規格跟Rollei早年 35T 小旁軸的Tessar 40mm F3.5十分相似, 所以個性十足, 十央部份極端銳利, 四邊四角銳利下降, 鏡味十足. 另一令我驚訝的是HFT 對顏色的表現, 在當時要享受新Rollei 鏡的HFT表現, 除了買這台AFM35外, 只可往中幅去考慮, 即是不用考慮.  這部相機培育了我對拍照的興趣. 在現在數碼無反的年代, 我也在追尋這相機拍出來的感覺, 近年入手的 Voigtlander Heliar 40mm F2.8 , 它的表現彷彿有9成相似呢. 以下是我這些年來拍的一些負片. 選用不同牌子, 不同型號的菲林, 每次拍出來都會給我驚喜. 數碼年代是體會不到這種喜悅的了.    大概0.45米的近攝距離. 中央超級銳的感覺.     HFT的逆光表現是無敵的.      十分討好的顏色表現. 比Voigtlander & Zeiss更耐看....
最近的文章

Minolta AF 28-105mm F3.5-4.5 Sony A7 III 中山金鐘水庫

 Minolta AF 28-105mm F3.5-4.5 Sony A7 III 中山金鐘水庫 23年復活節長假, 我家3人去中山探公公婆婆, 順便去一個2天1晚的澳門遊.  在中山的時候, 我們抽了一天去中山的這個金鐘水庫走走. 這樣本來是中山的一個十分出名踏單車的地方, 可是現在已經改建為公園, 不給踏單車了.  話說這樣是我和老婆當年第一次拍拖的地方, 這次再來, 我們已經是一家三口了.                                             差不多走了10公里, 包包都想走不動了.  行程上, 給我看到一對年輕男女, 應該不到20歲. 從行為舉止上看出, 他們應該在曖昧吧.  年輕真好. 

Minolta AF 70-210mm F4 Sony A7 III

Minolta AF 70-210mm F4 Sony A7 III Minolta AF 70-210mm F4是一支平靚正的鏡頭, 除了對焦慢, 我沒有別的投訴. 蔗渣的價錢燒鵝的味道.  配合La-ea4用在Sony A7m3 , 十分巨型而且重. 真的不想帶它出門. 可是此組合應該比單反時代的體積小了一點. 只可說給無反縱壞了.  那個鏡頭的年代是剛發明AF 自動對焦的年代. 所以對焦慢且經常性對不準是理所當然的. 你不可投訴. 但色彩, 散景, 銳利, 和價錢卻可跟其他品牌的同焦段鏡頭抵玩.  這次選擇了帶它陪我跟老婆和女兒去將軍澳附近行山. 雖然體積巨大, 但Zoom鏡用起來十分方便, 重要的是照片效果很好呢.                                                這麼巨型的組合, 我應該不會再有下次帶他們出去了. 

Rollei AFM 35 Slide 正片 Film

 Rollei AFM 35 Slide 正片 Film 上兩篇介紹了我用Rollei AFM 35 拍的負片和黑白菲林, 這篇是介紹一下正片了.  如果你問我怎樣可拍出最Sharp的照片, 我會說不是多少像素的CMOS 或CCD, 而是拍正片. 135片篇的正片已經足夠完勝任何現今的數碼相機了. 那種銳利, 色彩和暗位的表現會令你一拍難忘. 可是要把正片素描得夠好, 要用上十分昂貴的scanner. 或是交給沖洗店用大機去素, 成本是按每一格算的. 確是有錢人的玩意. 當年年輕身無分文但肯會花錢去拍照, 現在年長了, 財富累積了一點, 可是不捨得去拍... 年輕真好.  拍過正片, 我才算是真正體會了這台傻瓜機的真正實力. Rollei 就是Rollei.                                                   以上有的是富士 Fortia50 , Kodak EVS100, Afga CT200, 富士燈光片.  不用菲林拍出不同感覺, 這是現在用數碼機的人不能體會的快樂. 

Minolta AF 28-105mm F3.5-4.5 Sony A7m3 Black and White Macau 澳門

 Minolta AF 28-105mm F3.5-4.5 Sony A7m3 Black and White 上一篇,  Minolta AF 28-105mm F3.5-4.5 Sony A7m3 Macau 澳門 , 介紹了2日1夜遊澳門的彩色照. 這篇是分享黑白照. 一樣的相機, 一樣的Zoom鏡, 只是在電腦調一下, 套用了模擬黑白菲林的設立, 照片便有不一樣的感覺了. 我覺得現在的科技拍數碼相模擬為黑白菲林是比模擬彩色菲林更接近一點的. 所以我已經很久沒動力去拍黑白菲林了... 在電腦調一下便會有黑白菲林的感覺? 非也. 最重要是拍攝. 拍的時候, 取材的時候, 你已經要知道這張是不是要轉黑白. 沒有這想法的, 只是在玩調色鍵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