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3月, 2023的文章

M42 Rubinar 300mm F4.5 Mirror Len Film

 M42 Rubinar 300mm F4.5 Mirror Len Film 這是一支俄製的反射鏡. 300mm 超遠焦但體積小巧, 更有大光圈F4.5. 可是光圈沒得調, 只有F4.5一個選擇. 這正正是反射鏡的特點.  另一個特色就是那個甜甜圈的散景. 有人很喜歡, 也有人很討厭, 認為看到頭昏.  你若當他是一支輕巧的超遠焦鏡來正常使用, 肯定帶給你失望.  我們玩鏡頭的, 玩的就是鏡頭的特性. 缺點也是它的特性.    手動對焦在單反沒裂焦對焦屏下是十分困難的事.      但中焦的成像很結實. 但要注意300mm 的安全快門.      相機朋友手上中的都是極品.     真有點頭昏的感覺     避開花花草草, 偶爾會有場合沒那麼起圈.      又是我喜歡拍的牛牛.     室內用上1600度菲林, 手持拍攝是高難度動作.     一偶上金屬的反光便起圈.     日光下, F4.5 夠快可拍運動.     完全沒有起圈. 也沒了這鏡的特色.     微距照真的讓人感頭昏.   見人見智. 但甜甜圈的效果只此一家. 當時我是用CANON 接M42拍的. 沒有裂像對焦屏, 當年年青還可以, 現在眼力不好, 又老花, 只好放棄. 幸好有數碼無反, 下次按A7 III 試試. 

Minolta AF 28-105mm F3.5-4.5 Film shooting in Nepal

一直都不是很喜歡用zoom len. 可是有些場合和旅行時, zoom len 真的很方便. 大大減低多帶幾支鏡的重量, 最重要的是不用去多想換鏡的事情, 專心一意投入拍攝的狀態中.  Minolta AF 年代, 我很喜歡這支鏡. 雖然沒有24mm, 但28mm 已經很實用; 不是F2.8, 否則體積和重量會大到不想用; 也不是F4恆定, 但F3.5-4.5已經差不多, 最常用的廣角端比F4還大, 105mm的F4.5 比F4 小到沒什麼影響的區別. 整體有變形, 但可接受. 色彩一貫minolta風格. 最重要的是平, 當年我2手用HK$900購入. 現在好像更平.  帶這支鏡去過幾次旅行, 其中一次就是去尼泊爾. 去尼泊爾旅行, 你是會想帶很多支不同的鏡頭瘋狂拍照的地方. 可是, 也是一個需要很多裝置和行理的地方. 兩者不可兼得下, zoom len 便是最合適的選擇.   色彩. 平實中帶點艷麗 .      平價Zoom 鏡來說, 立體感很好. 背光也有不錯的細節.      散景很好看.      當時那裡的小朋友很喜歡給你照相.      這個給小朋友玩的東西我也不敢玩     有種藍叫Minolta      攝於猴廟. 很多猴子.      這張的重點在圖中的和尚. 有機會再拍, 我會拍圖左邊的石廟.      銳利的. 但不是十分銳的那種. 可能這就是zoom len 跟定焦鏡的分別.     尼泊爾是一個會謀殺菲林的地方     放手亂拍都會好看.      圖後的沙包和軍人. 當年已經算是十分太平.      賣茶店. 當地的奶茶真的真的很好.      上山拍日出也會看到軍人     日光的對比.      行了一個2日1夜的山, 在山上住了一晚.    當年跟影相朋友一起去瘋狂拍照...

Russian МС Мir-24Н 35mm F2 Sony A7 III

 Russian МС Мir-24Н 35mm F2 Sony A7 III Nikon Mount 這支俄制鏡是一支十分有趣的鏡頭.  35mm 傻瓜機的焦距, F2的大光圈, 及0.25米的最近拍攝距離都是神鏡級別的參數. 可是他是俄制鏡. 俄制不一定差, 俄鏡在歷史上曾經有過一段不錯的時光, 可是最近30年的俄鏡都是... 很有特色.  這鏡中央部份銳利, 可是四邊角急速崩塌. 光圈越大效果越明顯. 全開的情況下, 有一種夢幻仙境的感覺. 你認真地把它正常使用會十分失望; 但你想玩一下lomo感覺, 當它是玩具鏡, 它便會帶給你很多驚喜.    F8左右, 可看到4邊角崩塌的情況, 中央相對銳利.      F2 全開. 夢幻的感覺.  中央有銳利的輪廓, 但在輪廓上化開了出來.      散景有旋味. 所有表現都很lomo.      室內某些場合也有正常一點的表現     中央結實.      F4以上可以減輕lomo感     夠近. 配合神力環, 1:1不是問題.      好像Tilt 鏡拍建築物變模型的效果.     Lomo LCA 的感覺     它是中央很銳, 散景更好看的LCA     近到這地步很有趣.     黑白遮三醜     很容易誇張中央的主體   銳與夢幻的結合. 聽說它可滿足GFX 44X33 的面積, 真的很有興趣試一下如何在中幅上玩LOMO. 用來拍1:1 , 這組合可能是一台數碼Holga .

Minox 35 EL Film point & shoot camera

上一篇介紹了我從網上購入從Rollei 35T拆下的Tessar 鏡頭用在A7 III 的效果,   Rollei 35T Tessar Len 拆機取鏡 Sony A7 III  .  讓我想起一台跟Rollei 35T 十分接近的傻瓜機. 同樣是歐洲品牌, 同同樣是估焦, 同樣是Tessar結構的鏡頭, 同樣是以質量聞名, 但它更輕巧.  Minox 35 EL.  以下都是很多年前用菲林拍下的. 輕便, 使用簡單, 跟Lomo LCA的操作差不多一樣. 所以很快.  唯一要找的缺點是那個估焦系統. 35mm 用小光圈其實不用什麼對焦的, 可是他的鏡頭太好了, 用大光圈去拍, 如果中焦的話, 立體感超級好. 可是不容易中.     輕巧細小. 想什麼時候拍都可以. 手腳快一點, 周遭的人不容易察覺你拍過照.     色彩十分好. 歐洲鏡的感覺.      E2C 效果很好. 是銳利版的LCA.     近拍不易對中目標. 但失焦也不難看.      這張應該十分準確的對焦. 立體感立刻豐富起來.      歐洲鏡是越夜拍越好看.     日光的高光下也有很豐富的細節     十分合適生活抓拍.     黑白照也十分好看. 散景不錯.     最近好像是0.7M . 足夠日常使用.    我在網上找到有人把這鏡拆出來改為M mount來賣. 就像我那鏡Rollei 40mm F3.5 Tessar 一樣.  心想有精準對焦下, 這鏡應該會更出色. 心痕痕買來玩玩.